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了26%,降幅比上月扩大18.8个百分点,但从环比来看,猪肉价格持平。
事实上,在生猪养殖上市公司披露的7月销售数据中也能发现,多数猪企的生猪销售均价同比虽大幅下降,但环比保持微降趋势,且凭借着仍在上涨的销售数量,多家猪企的生猪收入表现为环比增长。
(资料图)
“7月份上半个月猪价在整体处于一个低位,仍属于探底阶段。而从7月的第三周开始,猪价企稳回升。”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方面,7月份出栏量处于一个全年相对的季节性低位,而此前的大猪也差不多出清了,这意味着从供给的角度来讲,供过于求的这种局面有所缓解。另一方面,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强降雨天气,北方的猪往南方调运的时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反映到南方,如广东、福建的猪价回升幅度会比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生猪产业在持续了7个月的亏损后,终于看到了曙光。
在8月初,生猪价格呈现快速上涨,创今年以来新高。据农业农村部监测,8月10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2.67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3%;较7月最低价18.78元/公斤,涨幅已经超过20%。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8月猪价回升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影响,部分地区受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生猪存栏减少,供应紧张,价格回升;随着夏季到来,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逐渐增加,使得市场需求上升,价格因此上涨;一些政策的调控、猪瘟等疫病的防控举措也对猪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年内最低销售价格
在三大猪企的7月销售月报中,生猪的销售均价保持在14元左右,环比小幅下降,下降幅度均小于1%,同比下降尤为明显,降幅超过了30%。其中牧原股份的商品猪价格跌至13.81元/公斤,环比下降了0.07%,同比下降了35.3%,降至2023年以来最低水平。
虽然牧原股份未在销售简报中对价格下降进行解释,但新希望在月报中指出,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周期波动,去年同期猪价上涨较快、基数较高,而今年以来行业产能相对供过于求、本月猪价较低。温氏股份也表示,公司肉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猪价长期低迷,市场盼“涨”已久的情况下,八月初的猪价开始快速攀升。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8月第一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6.34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0.7%,同比下跌24.6%。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5.37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7.3%,同比下跌25.2%。全国30个监测省份生猪价格、猪肉价格全部上涨。
对于本轮猪价快速上涨,在朱增勇看来,随着猪价的反弹,压栏或者二次育肥的市场情绪再一次影响了生猪的供给。在一部分养殖户看好三季度猪价的情况下,选择了压栏或者二次育肥。叠加此前出栏量环比下降处于季节性低位和强降雨天气影响了运输等因素,加大了猪价的反弹幅度。于是出现了八月初猪价的快速反弹。
事实上,虽然下半年生猪和猪肉供给充裕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但供给强需求弱的形势将会明显改善,不会出现严重供给过剩的局面。从消费来讲,随着下半年进入消费旺季,需求会整体回升。
“总体上,八月份的猪价可能还会有所上涨,但是上涨空间并不大。长期来看,未来猪价可能呈现出季节性涨跌的变化趋势,双节之前呈现总体震荡上涨的走势,四季度前期可能略有回落,但随着进入消费旺季以后,猪价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季节性上涨,但上涨幅度和空间将会较温和,猪价高点将会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朱增勇表示。
去产能进展缓慢
从各大猪企7月的销量来看,牧原股份凭借570万头的生猪销售量一马当先,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分别销售肉猪213.11万头和138.06万头。但从销售变化来看,三大猪企的生猪销量环比同比均呈现增长。其中新希望环比增长领先,涨幅为9.38%,而同比方面,增幅最大的温氏股份达到了60.92%。
袁帅认为,猪企在当前市场情况下采取了更积极的推广和销售策略,以提高销量来弥补低均价带来的营收减少;猪企可能采取了降低成本的措施,如减少生产成本或者优化运营效率,从而在低销售均价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利润增长;可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需求增长,即使价格下降,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依然坚挺。
事实上,从猪企上半年的出栏情况同样可以看出,龙头猪企的去产能仍未有明显进展。
在上市猪企中,除牧原的上半年出栏量同比去年微跌外,温氏、大北农、唐人神等公司在上半年的出栏量均比去年大幅增加,其中唐人神上半年出栏165.94万吨,与去年的86.3万头相比,涨幅接近翻番,多家猪企的出栏涨幅接近50%。
对此,朱增勇认为,上市企业的产能变化受短期的市场价波动影响较小,更多地是着眼于企业长期的发展。根据以往调研经验,企业的整体成本跟行业成本在持平或者略低的情况下,基本上都倾向于继续扩产,但是可能扩产速度会有所下降。如果企业在成本偏高的情况下,会倾向于稳产。因为对于企业而言,减产意味着边际成本会增加。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关键词: